找到相关内容56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智慧学——般若

    ,即对佛教正确的认识,你才能真正掌握佛教的精髓,从而得到法益,得到学佛的受用,而不会误入歧途。有了正见,才能明辨邪见,即不正确的见解,从而不被误导。正见就像人身体内的抗体一样,如果你的身体内有了抗体,...所以佛在经中讲,要亲近善知识,远离恶人,因为善知识是有正见的人,他能使我们转迷入悟,能使我们在修行道路上前进而不后退。   从日常生活中来说,学佛的人有了正见,他就能够明辨是非、明辨邪正、明辨真伪。有...

    广 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4644492.html
  • 中国远祖如何教导后裔(第二集)

    诸位同学,请接着看“学之序”第三条,“慎思”,慎是谨慎,思是思考。思考一个问题不能不谨慎,这个与前面“审问”有密切的关系。“明辨”要用智能来辨别,你才能与道德相应!如果你想错了,你辨别错了,现代在...真实义,你怎么可能有信愿行,你怎么能得生净土!大有问题在。所以慎思、明辨的功夫,自己不能不认真去做。  上面这个四条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”,“所以穷理也”,这是教你明理,明理之后你要落实。把什么落实...

    净空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4944496.html
  • 玄奘取经与佛教精神

    欣赏,又见他相貌不凡,就破格录取了他,并对旁边的官员说:“诵经容易,这种风骨难得,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佛门大器的。”从此玄奘出家为僧。在出家后的十余年间,玄奘研读佛经,听受讲经,都能独立思考,明辨微义,声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0745008.html
  • 宗教徒有三分呆

    这位作者说“宗教人士有三分呆”,事实上,仅有三分还是不够的,能有七分方为近道;若要深契佛旨,又岂七分为足呢?其实人的烦恼与痛苦,每因自以为足智明辨。俗语说︰“是非只为多开口,烦恼皆因强出头。”而且世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647644.html
  • 西陲散记

    踪迹。如泊宾的莲花生大师的秘修山洞和洞中手印,附近庙中的石块,有个六寸长的盘膝坐莲绿度母,虽然不能明辨眉目,也使人联想翩翩。只是加雕在左侧的四臂象鼻神,兴都教味浓些,加德满都市内还有个佛像,据说是由水井...

    法维口述 陈山鸿笔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948348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修订版序

    他没有解决的问题。我当时疏于检点,后来越想越觉不妥,检阅《俱舍论》、《俱舍光记》及《宝疏》仍然不得其解,被卡在色法与心不相应行之间不能明辨。后来乃求之于《顺正理论》,此论读懂不易,几经揣摩,乃敢确定...

    释日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750305.html
  • 神秘的榆社大同寺舍利塔

    ,它比“释教之源”的洛阳白马寺(建于公元68年)还要早一年。一说东汉,一说隋,两个重要文献关于塔寺的始建年代出现了严重不统一,相差竟达500余年。而当地文献清光绪《榆社县志·古迹卷》也难明辨其详,只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751931.html
  • 显密供养诸佛、菩萨的不同

    “金刚嬉戏”而贪诸女人(譬如黄教密灌时上师所用之明妃可多达九人),而作修行法门者,可谓为佛法乎?有智之密宗行者何不明辨而慎思之?  许多佛教学人,初至密宗道场参与荟供法会时,但见颅杯中供呈五甘露等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352586.html
  • 忏悔主义

    ,我说话太冒失了!”这就是言论上的忏悔。   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忏悔,是身体行为的自我省察;知识思想,见解言论的忏悔,是心理意念的净化修持。只要时时在生活上反求,在知识上明辨,痛下忏悔功夫,就能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553837.html
  • 和谐人生:佛教理论观

    、六度、四摄、中道等基本名相支撑着佛教的理论大厦,吸引着众多佛法爱,好者深入其中汲取养料。明辨善恶、勘破是非,珍惜人生、热爱生命,广行慈悲、泽被生灵是佛教所大力宣扬的大乘菩萨精神的主要内容。毋庸置疑,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4653858.html